精选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心得体会 > 导航

金银岛读后感心得

发表时间:2023-05-09

【热】金银岛读后感心得700字。

在一些事情上,我们可能会突然有一些感悟,不少人在读书后都会撰写心得体会。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怎么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您需要的“金银岛读后感心得”已经准备就绪了,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金银岛读后感心得 篇1

国庆期间,我阅读了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写的《金银岛》。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吉姆*霍金斯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他们探险过程遭遇了许多困难,但是吉姆这群人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达到藏宝图指定的方向。

这本书是由吉姆*霍金斯来口述的。吉姆*霍金斯是一个机灵、勇敢、正直的孩子,是他带领伙伴们穿过种.种困难,在一次次探险中获得坚强。

我最喜欢的人是希尔弗。因为希尔弗是个亦正亦斜的人,他既是海盗的首领,又是探宝群体中的厨子。他聪明、机智,既有说服力,又有亲和力,所以海盗亲切地叫他“烤全羊”。他也是本书的灵魂人物。

同时,让我觉得最搞笑的事情是希尔弗指挥海盗们向探宝群体用大炮发动进攻,而因为投得太高,导致最后落到地上根本没有杀伤力。

这本书又搞笑又刺激,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本书既让我开阔眼界,又让我增长知识,真是一本好书呀!虽然国庆期间没有去其他地方游览,但是读了这本书就像我跟探宝群体一起去寻宝,好像回味着金银岛的无限乐趣,我觉得“不虚此行”。

金银岛读后感心得 篇2

《金银岛》这本书是以小主人公霍金斯的口吻来写的,故事从头至尾,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海上寻宝故事,故事情节惊险离奇,让我胆颤心惊,不禁为小霍金斯担忧。

《金银岛》于1883年出版,一出版就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本书作者为罗伯特,源于英国。书中围绕少年霍金斯、李弗西医生、以及乡绅.屈里劳尼等一行人,去金银岛寻宝的故事展开了惊险的旅途。为了此次行动,他们买下了一艘美丽的船只伊斯帕尼奥拉号并且聘请了一些水手和一个厨子,料想不到,聘请的人居然都是海盗,他们都是一伙的。海盗希尔夫假扮厨子混了个好人缘,他假装待人温和可亲,使人看不出一丝海盗的迹象,直到一个晚上,霍金斯去吃苹果,一下子失足掉进了桶内,听到了他们的计划已久的阴谋,霍金斯机智勇敢,想尽一切办法战胜海盗,后来在树林里遇到了原来是海盗,现在改变了的本.葛恩,他给此次的寻宝之旅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加上李弗西医生的力量,最终找到了宝藏,每人分得一大笔财富。

读完这本书,我喜欢机智勇敢的霍金斯,敢于用智慧和海盗周旋,当需要他的搏斗时,他又会奋不顾身的与海盗拼搏。譬如用牙齿咬断伊斯帕尼奥拉号的锚索,让船上的海盗靠不上岸,连小刀都割不断的锚索,硬是用牙齿咬断了,这是多大的毅力使霍金斯咬断了锚索,为此,他把所有干面包的能量都耗尽了,只为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敬佩霍金斯的讲诚信,在那么危险的环境下,竟然还能和海盗讲诚信,甘当人质,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我也很喜欢小霍金斯的宽容,在遇到知错就改的本葛恩后,他给予宽容,不让本.葛恩更加内疚。因为宽容,他赢得了友情,由此我也想到了我的同学们,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更需要彼此拥有一颗包容的心,随时给予同学帮助,鼓励,我觉得这样同学们相处的会更加愉快.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分享书里惊险刺激的海盗故事,也学习霍金斯的聪明睿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

金银岛读后感心得 篇3

相信大家都读过《金银岛》这本书吧!它是由英国着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所写的。看过之后我被这本书中刺激惊险的环节所震撼住了,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们介绍一下吧。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男孩吉姆为主人公,在他家的旅馆里,一个老海盗比尔身上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于是,他参加冒险上了一个叫“伊斯班袅号”的大船,与船上的人一起去寻找宝藏,机灵的吉姆发现了海盗的阴谋,他们准备把这笔宝藏从组织者手上抢走,还要杀掉这些人,最后,吉姆以一颗勇敢、机智的心战胜了海盗,拿走了宝藏。

我很佩服吉姆的>勇气,一个年龄仅有15岁的男孩,就不风吹雨打,还敢一个人上大船去寻找宝藏,躲在苹果桶后面偷听海盗的阴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得我胆战心惊,好担心他被海盗发现。

我在这本书里最痛恨那些被金钱所迷惑、心狠手辣的海盗,他们脑海里只想着宝藏、金钱,还要从组织者手中抢夺宝藏并要杀掉这些人,真是太嚣张、太为非作歹了!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一阵阵冒出,真想像吉姆一样参与进去,去痛击那些可恶的海盗!

比起吉姆来,我感觉自己在胆量方面就显得有些不足了。记得我6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去世纪欢乐园玩,在那里我看到一个项目“鬼屋”,我就让爸爸带我进去看看,爸爸答应了。买完票,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胆走了进去,谁知刚走进去5秒钟,我就看见前面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向我们扑来,吓的我就哭着跑了出来,“以后我再也不敢进去了!”说起这件事,我到现在还有点害羞呢。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当然,吉姆遇到事情冷静沉着的头脑、坚强勇敢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也让勇敢成为我们一生的伙伴!

扩展阅读

论语心得读后感范例


当我们突然获得一些灵感时,此时我们不妨将其写成一篇简单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问题以及总结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论语心得读后感范例。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寒假里就开始读了论语里仁四,里仁四里的句子即简短,语言又精辟,对好多的句子都无比的喜欢,其寓意也无比的深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我们老师都是很好的学习的对象,对我们都有精神上的帮助和洗礼。让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不愧是绝世经典啊。

其中对这些句子比较喜欢,像: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任,焉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是啊。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连孟母都三迁。这足以说明了你选择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啊。我们有意志能力的大人都要受到环境等的影响,何况是个本来自制力就不强的孩子呢?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在我们的班级里,那些所谓的好朋友是不是都是成绩差不多的孩子呢。基本上学习好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玩,而稍差些的孩子呢他们又在一起。所以有些班主任调位时,就煞费心思的让学习差些的和好孩子一桌吗,不就是让他和明智的人在一起吗,这样才能影响他,甚至改变他呀。所以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下我都会告诉他们这个道理,选择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朋友可以帮助你,甚至改变你的一生,而有的朋友呢就有可能毁了你啊。记得,有个毕业了的学生,回来找我聊天。原本在我们班时是个纪律委员,听话,老实,本分,是个所谓的好孩子。而到了初中以后呢,他告诉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和一个调皮捣蛋,爱打架的孩子成了好朋友。这成为朋友不要紧,没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就和班里的其他孩子因为一些小事情大大的打了一架,被学校予以警告处分,差一点就被开除,并且叫了家长。是啊,这就是朋友。我们一定要和明智的人相处啊。

还有一句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把父母安顿好。是啊,我们成人孝顺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在父母身边,让父母安享晚年,享天伦之乐。那做为孩子呢,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当然是好好学习了。对,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孝顺父母了。特别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应更好的感激父母,是父母给我们做了明智的选择,把我们送到了贵族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首先我们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特别是住校的孩子,老师既是佩服你又佩服你的父母。佩服你是因为小小年纪就可以自立。独立。佩服你的父母是因为你父母残忍的爱。这是一种最大的爱,最博深的爱啊。是她给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珍惜在校地每一分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自己真的很久没有这样静静的看一些东西了,每次都说自己没有那份读书的心情,其实只是没有静下来罢了,用心去品味一些东西,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没把整本书看完,所以我也不能堂而皇之的说我写的是整本书的读后感,我只想谈谈论语心得的第二部分心灵之道。

很喜欢于丹老师说的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会关注外在的东西,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别人所喜欢的,在意自己的穿着,在意自己的言谈,有时候甚至会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喜好去改变自己。却往往忽视了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我不否认自己也会这样,有时候也会因为某种原因背离自己的喜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焦点,没人会在意你怎么做,没人在意今天穿的漂亮不漂亮,没人在意你说的话是不是符合场合。只是我们自己觉得别人的目光在关注自己罢了。可是,我们自己在关注自己吗?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吸引众人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内心。或许你会说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或是有一颗平常心,于丹老师说应该有一颗敞亮的心,我想说的是一颗快乐的心才是重要的。因为我觉得内心快乐的人都是有敞亮的心怀的人。只有自己快乐,才能让周围的朋友都快乐,你的快乐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你的快乐会让周围的人愿意和你交流,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当然,我们的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不会一直如我们的期望演绎我们的人生。生活的路上难免会有荆棘和坎坷,难免会有困惑和迷茫,难免会有挫折和打击,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心境去看待呢?《论语》中提倡的是坦荡荡的心境。于丹老师说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一次聊天,宾宾说我的心境很好,我承认我呈现给大家的多半是快乐的,或许正因为这样才会让他觉得我的心境好吧。但我总认为心境这个词描述了比较高的境界,我最多称得上心态比较好而已。况且这并不真的能代表我的心境就好,不可否认,我距离于丹老师所说的坦荡荡的心境还相距甚远。我还没有足够的定力,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敢,我还没有所谓的大欢心,所以,我的心境还不够好。我只是会掩饰我的不安和烦恼罢了。我知道,自己的事情最终还是要自己去解决,显示出的不安和烦恼只会让你周围的人也陷入你的困境,却不可能替你解决,与其悲观的看待问题,不如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去想办法。

《心得》还没有读完,我还会继续读下去,或许我还会继续写我的读后感,也或许这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读书毕竟是一件好事情,书中那种平凡的智慧会在不经意间改变我的生活,它告诉我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如何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读书心得: 海蒂读后感


对于一些经历有很大的感触的时候,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知识层次化,可以加深印象。其实写好心得体会并不难。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读书心得: 海蒂读后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感言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发出的想法,并表达出来,感言也可以帮助我们见证精彩的时刻。每当我们经历一些比较撼动人心灵的事情,都会有感而发地去发表一些感言,你知道如何才能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言?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 海蒂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海蒂》这本书,这本书是瑞士著名女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写的。拿到书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小说讲述了小海蒂儿童时代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生活,离家到法兰克福陪读以及其返乡过程,描绘了山村与城市,穷人与富人,成人与儿童等不同世界,谱写了一曲童心颂歌。

海蒂是个善良而有爱心的小孩。她像小天使一样将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受她的感染。性格孤僻的祖父重新融入了人群;失明的老婆婆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放羊的彼得学会了读书;失去女儿的医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瘸腿的克拉拉鼓起勇气重新站了起来……

当我看完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海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爱心可以战胜孤独,爱心可以击败病魔,爱心还会带来快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很自私,自己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别人需要帮助时,却漠不关心。如果我们都能像海蒂一样,尊重别人,主动关心帮助别人,那我们班将更友好和睦,我们的社会将更和谐。

《论语》心得读后感(通用9篇)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此时我们动笔可以写出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更清楚的记录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心得体会怎样写更好?小编的推荐“《论语》心得读后感”是你不可错过的一篇文章,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1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唉!

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措施。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2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现代人太需要心灵上快乐的生活了。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和谐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世界充满爱,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的太少。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孔子的《论语》穿越沧桑,传递到了今天,让我们现代人仍然得到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3

论语》读书心得提要:现在的社会常常有人抱怨没时间学习,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得到学校才能实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记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论语》是修身养性的非常重要的书,几乎人人都会说几句,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有鉴于此,我阅读了《论语》里面的部分内容,对其中5条印象较为深刻,并结合宿舍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启示我们了解别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顺利开展工作而言。作为8幢第一负责人,我需要对楼栋基础数据、格局、住宿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员工也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根据她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工作状况来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以此来协调好这个团队,使团队每一个成员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就可以保障楼栋一切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我作为宿舍综合管理员,其实也是一名“工匠”,只不过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学们,而我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管理好楼栋员工团队。我要做的是让同学们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让团队和谐稳定,让这就是我的“事”。而这些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这就是我的“器”。要开展好工作,必须要学会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后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门而已,还涉及到安全、卫生、管理方方面面,内容较多,涉及较为广泛而且繁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总结经验,就会疲于应对,不仅使自己疲惫,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一个楼栋很大,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管理好楼栋,还必须和同事们团结互助。人难免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别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将会实现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工作更好开展。

三、学习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现在的社会常常有人抱怨没时间学习,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得到学校才能实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看到这点,并主动学习,具体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也可以向楼栋里的同学们学习,这样我们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实现进步,不仅对工作有好处,对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论语》,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争取将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什么意思?“士,事也。”[1]也就是说,一个人被推举出来为大家做事,就是士。既然出来为大家做事,他在社会上就有了一定的地位,有了一个位置,故而《汉书食货志》说“学以居位曰士。”后来选士用科举的办法。科就是一个方面的才能,举就是推举。就是通过考试看谁有能力,有能力者为士。从乡试开始,一级一级的考上去,乡试考的好的叫中举,就是你可以向上推举的意思。在全国举行的会试中,考的最好的叫贡生,贡生就是等着向皇帝进贡人才的意思。皇帝殿试以后,第一名就是“进士”。通俗的说,就是进级为士。这就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来历。既然被选上了,就有了升迁,就有了官职的大小,“是以为大夫卿士。”[2]后来把出来做官,叫做出仕。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当公务员吧。

做公务员首先是为老百姓办事的。那么古人对于士有什么要求吗?有。在这里曾子为出来作士的人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他说,出来为大家做事的人,不可以不洪毅,“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坚毅、坚韧、有百折不回的气概和毅力。一个知识分子,走上了仕途,首先要志向远大,即所谓弘大,立大志向,办大事,办好事,坚定不移地向前走。为了老百姓,目标再远,困难再大,也绝不动摇。而且要把自己担负的责任看作是天职。这里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仁,以推行仁政为己任,这是最最重要的。为了推行仁政死而后已!

所以当官的不要怕担负责任,你不愿意担负责任就不要当官。当官的就要推行仁政,施仁政,爱人民,用仁德来管理百姓,用仁德来要求自己,用仁德来作为自己为官的原则和检查衡量能力的标准。在曾子看来,要享福别做官,要发财别做官,不能任重道远,不能吃苦耐劳,不能一丝不苟地为国家办事,为老百姓办事,不能实行仁政的人,真的不如回家卖红薯。人都是要死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死,,一心一意地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死了才没有什么后悔和遗憾,才能做到死而后已,否则就是行尸走肉,不配士这个称呼。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埃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5

《论语》是春秋时期的一部伟大作品。这本书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评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年里,恐怕世界上最熟悉的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本书,感受到了无限的智慧。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心自省。它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总是提醒我,当我看到一个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时,我应该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嫉妒。如果你遇到一个没有才华的人,你也应该反思自己,思考自己是否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修养。

今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调整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正如《论语》所说:我一天三省我的身体:我们是否尽最大努力为别人工作?和朋友交流有什么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教的作业不仔细复习吗?总之。我们每天都要这样做,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我也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不仅是为了理解真相,也是为了实践它。如果我们把学习当作无聊和无聊的事情,就很难学好我们的作业,所以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学习,这样我们就会学得更好。正如我所说,我们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他们会震耳欲聋。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以半部分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为什么不读《论语》?我相信你会比我收获更多。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6

在这段时间,我有幸读到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写的《于丹》一书。

《论语》,是一本由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着作的文学巨著。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类以及当今的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文学价值之高,实用性之强,影响之久远,无可比拟。《论语》的原文是古文,本来我们小学生是不容易看懂的,而现在,于丹老师把它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寓意解释,使我们对《论语》里面蕴藏的深奥的哲理有了通俗的理解。于丹老师的.《于丹心得》一书,开卷第一页便是一句于丹心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她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转意为“半部《论语》修自身”,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论语》里面包含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在“天地人之道”中,让我懂得了我们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尽自己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的道理;在“君子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职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在“处世之道”中让我懂得了:“言寡尤,行寡悔”这六个字的含义,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在说话时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行为中少一些让自己后悔的经验,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离成功不远了。里面于丹老师举例了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犯了错误往篱笆上钉钉子的事例,用不犯错误一天拔掉一个钉子的方法改掉了坏脾气。然而钉子留在上面的洞洞好象我们向亲人、朋友心里打了一个洞一样,不容易消除,她告诉了我们这个六字做人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多想后果;在“交友之道”中,让我懂得了人要谨慎交友。不能交《论语》中的三种损友: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谈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迷失,甚至带来惨重的代价;在“人生之道”中,让我懂得了:当所有好的规矩都已经成为你生命里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是我们每个人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于丹《论语》一书,让我有一种被清洗心灵的感觉,也改变了我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读书的习惯、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习惯、言行的习惯。使我怀抱理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不做不说伤害他人的事和话。读了此书,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还推荐给妈妈一起和我读,《于丹心得》一书,使我和我的家人都受益匪浅。感谢于丹老师!让我们多读好书!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7

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用许多浅显的故事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是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她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的生活中的那些缺憾和不完美。人首先要正确面对那些缺憾和不完美,要在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苦痛。生活不完美而有缺憾,工作不如意而有心酸,这似乎是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的办法不同,与其在那里苦苦的怨天尤人,还不如坦然的正确面对。敢于正视和承认那些不完美的现实,敢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弥补那些不足之处,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一个人有了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他的内心会变的仁厚,宽和,所以便会忽略很多的小事和细节,不再患得患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安静,释然。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时真正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那么论语中倡导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是第一种好朋友,就是说我们交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人格魅力。“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自己的思想,顶天立地,才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犹豫的时候给你做出抉择,可以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勇气,他是能够减少你的痛苦而延长你的快乐的人。友谅是第二种好朋友,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能够衡量一个人气度的标准。

生活中,能够感动别人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眼泪,宽容也同样能够让人释怀。懂得宽容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宽容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所以说有一个宽容的朋友不仅相互之间能够融洽相处,他还能够感化和改变我们处事方式和不良习气。友多闻是第三种好朋友,就是说这种朋友能够旁征博引,见多识广。选择一种朋友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选择一种朋友意味着选择一种人生,而选择一种朋友首先要看我们站在怎样的一个人生坐标和天平上。

见多识广的朋友能够赋予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常识,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一起探讨人生,一起切磋技艺,一起品味生活。当你在生活中彷徨失落的时候,朋友能够帮助你做出最终的抉择;当你在工作中遇到疑惑与不懂得时候,朋友能够给你最终参考的答案。所以说结交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就像打开百度搜索一样,我们总能从他的人生字典里面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即是孔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闷的心态,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好好的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阳光与快乐的人,拥有一颗感恩与快乐的心,像一缕阳光一样去温暖和照亮别人。快乐的面对生活,面对家人,面对社会,让别人能够在自己的感召下获得生活的生机与慰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责任,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这大概是《论语》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和借鉴。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用浅显的文字和简约的语言点出了人生之道,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坐标,学会在生活中一一的去践行。学习《论语心得》最大的收获还在于净化了心灵,调整了心态,使我们懂得用最朴素的情怀去感受快乐,感受生活。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8

向来喜欢看百家讲坛,而且更喜欢听于丹老师的讲座,是那样的令人心旷神怡,那样的震憾人的心灵,每次阅读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都会有很多的收获与启迪,敬佩她的聪明与睿智,以及她看问题的独到见解之处。

于丹教授说,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境界。当所有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智慧聪颖,变得更加勇敢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有了吗?所以,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这就是《论语》里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

于丹教授以自己的心得来诠释论语中难以理解的道理,并结合实际生活帮助人们去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使人们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境遇,别人为什么做得很成功,而自己却为什么总是默默无闻,总在羡慕、嫉妒别人的日子里生活,于是埋怨、愤怒油然而生,使自己身心疲累、郁郁寡欢。其实他没看到别人的付出,很多时候就是缺乏于丹老师在论语中所说的豁达开朗,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能以平和的心态想一想,别人的得到一定有他相对应的付出,当然,这个付出有种种。如果你不想去付出就不要去嫉妒别人的拥有,羡慕别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的珍贵,这是不聪明之举,也是可悲的`。

于丹教授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论语》心得读后感 篇9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夫子闻其政的奥秘于子贡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由此可知,孔子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并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下之大,“孝”字当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标识。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给你时间,去想一想我们父母的年纪,你会不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记得那首歌里写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动容应该化作积极的行动才有意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儿女的陪伴罢了。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等到他们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才想到要好好尽孝。尽孝要趁早!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到大,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一直被鼓励着要学会助人为乐。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但是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帮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们实实在在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为乐有时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极端。助人为乐本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达成某种目的或愿望的一种行为。然而如今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被道德绑架”的困境。读到这里,你难道还会相信“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学会的道理吗?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仍被我们中的一些人所亵渎。国民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

三、好学

《论语》中的“学”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好学、善学、乐学也是一门艺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学不仅是好学知识,更是好学如何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对于学习学问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就会有所迷惑,得不到任何收获,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实力。

四、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没有诚信的人,犹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只是荒芜一片,没有生机。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诚信待人处世,才能少一点欺骗、少一点冷漠。承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要求答应后进行实现的过程。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承诺,因为只要已经作出承诺,我们便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承诺既出,就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最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轻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果实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